关灯 字号:小

第五百六十八章 铁蛋颇类其父,阿飞身世之谜!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dingdian100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

    PS.上一章已放出。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
    晨光漫过覆雪的主栋别墅楼顶,几日前的北平初雪将七万平的庄园染成素白。
    从高处看去,温榆河像是静止的墨色绸带静卧于银装世界,河...
    沈舟把回信放进信封,压在桌角的玻璃板下,打算等邮局开门就寄出去。可那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海里全是那个陌生青年写下的字句??“我才二十三岁,却觉得自己已经废了。”这句话像一根刺,扎进他记忆最深的角落。
    他起身点燃台灯,翻开旧日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六年前刚出狱时的一段话:“今天去了三家公司,都拒绝了我。保安、搬运工、清洁工……连扫厕所都没人要。我想过回老家种地,可村里人看我的眼神,像是看见瘟神。我蹲在桥头吃泡面,风把热气吹散了,就像我的人生,还没开始就凉了。”
    那时的他,也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。
    而现在,竟有人隔着高墙,借一部未完成的电影,向他伸手求救。沈舟忽然觉得,这不只是巧合,而是一种轮回??当年李校长对他做的事,如今他正在对别人做;而那个囚犯的愿望,或许正是命运安排他继续走完的路。
    第二天清晨,他没去巡校,而是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直奔县司法局。接待他的是一位姓周的科员,三十多岁,戴着眼镜,说话温和。“您是‘心灵巡护员’计划的发起人?”周科员有些惊讶,“我们正想联系您呢。”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沈舟问。
    “省里有个试点项目,叫‘新生之路’,专门针对刑释人员的心理重建和社会融入。我们想在本地监狱设立一个心理辅导站,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帮教。林然导演前几天也来了电话,说《归途》的精神内核和这个项目高度契合。”
    沈舟沉默片刻,缓缓道:“我想进去看看。”
    周科员愣了一下:“您是说……进监区?”
    “对。”沈舟点头,“不是以专家身份,也不是拍宣传片。我就想跟那些年轻人聊聊天,告诉他们,我不是什么榜样,只是一个比他们早几年爬出坑的人。”
    审批流程走了整整一周。期间,《归途》剧组转战另一处取景地,沈舟婉拒了探班邀请。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整理出一套简单的谈话提纲:不讲大道理,只讲真实经历??第一次偷钱被抓时的羞耻,狱中被人欺负却不敢还手的懦弱,母亲葬礼上没能见最后一面的悔恨,还有刚当保安时被家长指着鼻子骂“有前科的人别碰我孩子”的屈辱。
    他也写下了一些问题,准备问问那些服刑的年轻人:“你现在最怕的是什么?”“有没有一个人,你还想再见一面?”“如果明天就能出去,你第一件事想做什么?”
    终于,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三上午,他穿上了访客制服,通过层层安检,走进了铁门深处。
    监区走廊灰暗狭长,脚步声在墙壁间来回碰撞。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陈旧衣物混合的味道。每走过一间牢房,都有目光从门上的小窗投来,好奇、警惕、麻木、甚至带着敌意。
    直到他在活动室坐下,十几名年轻服刑人员陆续进来,围成半圈。没人说话,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。
    沈舟没有开场白,只是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,放在桌上推过去。
    照片上是他穿着保安制服,站在学校门口,背后是一群奔跑laughing的孩子。
    “我叫沈舟,六年前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,和你们一样,戴着镣铐。”他说,“现在我在一所小学当门卫,每个月工资三千八,还要值夜班。我不算成功,也没赚到钱。但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会对着镜子说一句:‘今天别混日子。’”
    有人低头抠手指,有人皱眉冷笑,但也有人悄悄抬起了头。
    “我知道你们中间很多人觉得自己完了。”他声音平稳,“我也曾这么认为。可后来我发现,毁掉我的不是坐牢这件事,而是我一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,不配被原谅,也不值得重新开始。”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看向角落里一个始终低着头的少年:“你今年多大?”
    少年犹豫几秒,低声答:“二十一。”
    “我二十一那年,在工地打架,把人打成轻伤,判了一年半。”沈舟说,“那时候我觉得天塌了,可现在回头看,那一巴掌,其实是扇醒了我自己。”
    教室里静了几秒,一个染着红发的年轻人突然开口:“那你现在风光了,电影都要拍你,记者天天采访你,我们呢?我们出去谁认?谁信?”
    “没人一开始就信我。”沈舟看着他,“第一个月当保安,李校长让我登记进出人员,有个家长当着所有人的面说:‘这种人也能进校园?不怕他半夜对孩子下手?’我当时一句话没说,转身去打扫厕所,整整刷了三个小时。”
    “后来呢?”有人忍不住问。
    “后来那个家长的孩子半夜发烧,是我背着他走两公里送到医院。再后来,她逢人就说:‘沈师傅是个好人。’”他笑了笑,“信任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,是一步步走出来的。”
    又一阵沉默。
    这时,角落里的少年忽然抬起头,声音沙哑:“沈哥……我能给你写信吗?等我出去以后……能不能也参加你们那个‘巡护员’?”
    沈舟看着他通红的眼睛,缓缓点头:“能。而且我会回信。”
    那天下午,他在监区待了四个小时,回答了无数问题,也听到了许多故事??有人为兄弟义气误入歧途,有人因家暴离家后混迹社会,还有一个男孩,只为给病重的母亲凑医药费,偷了药店的药被抓现行。
    临走前,管教干部递给他一叠信封:“他们写了点东西,不让交名字,但都想让你带出去。”
    沈舟接过,轻轻放进包里。
    回到学校已是傍晚。他没急着打开那些信,而是先去值班室换了衣服,拿起针线包,给小宇缝书包带。孩子坐在旁边,一边啃苹果一边问:“沈叔,你今天去哪了?”
    “去看了一些迷路的人。”他说。
    “那你把他们带回来了吗?”
    沈舟笑了:“还没有。但他们已经开始找路了。”
    几天后,他一封封读完那些信,然后一字一句地回。有的信写得很长,有的只有短短几句,但他都认真对待。他在其中一封信里写道:
    >“你说你后悔当初没听妈妈的话,现在她不来探监,你觉得她恨你。可我想告诉你,我母亲临终前攥着我的照片,不是因为爱得多深,而是因为她到最后一刻,还在等我回家。
    >
    >她从未放弃我,哪怕我已经放弃了自己。
    >
    >所以,请你也别放弃你自己。”
    随着这些信件寄出,一种微妙的变化悄然发生。监狱方面反馈,参与座谈的几名青年主动报名参加了文化补习班,还有两人申请加入狱内心理互助小组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一名曾多次抗拒改造的重刑犯,在看完《归途》宣传短片后,第一次提交了思想汇报,标题是:《我也想做个点灯的人》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“心灵巡护员”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。云南某县民政局自发组织培训,贵州山区教师联名申请试点,甚至有几位退休法官联合发起“银发巡护团”,专门帮扶边缘青少年家庭。
    而这一切,沈舟几乎都是事后才知道。
    他依旧每天六点起床,绕校园一圈,检查门窗水电;中午帮食堂阿姨分餐,顺手教几个调皮鬼打篮球;晚上巡查宿舍,给踢被子的孩子掖好毯子。他的办公桌上多了几盆学生送的小绿植,抽屉里塞满了手写卡片:“沈叔,谢谢你那天陪我去派出所办身份证。”“沈老师,我爸昨天第一次夸我了,因为你去找他谈过。”
    唯一让他感到压力的,是基金会负责人打来的电话。
    “沈先生,我们收到了一笔匿名捐款,五百万,指定用途是建立‘新生驿站’??专为刑释人员提供过渡住宿、技能培训和就业对接。”对方语气激动,“汇款人备注了一句话:‘请替我谢谢沈舟,他让我相信,人是可以改的。’”
    沈舟握着手机,久久无言。
    他知道,这部电影的力量,早已超出了讲述他个人经历的范畴。它成了一种象征,一种证明??证明一个人的真诚可以唤醒另一个人的良知,证明哪怕是最微弱的善意,也可能激起千层浪。
    冬天来临前,《归途》杀青。发布会当天,沈舟被安排坐在第一排。大屏幕上播放着成片,镜头从少年时期的叛逆一路推进到如今的平静生活。没有煽情音乐,没有英雄式独白,只有真实的细节:他蹲在地上修课桌腿时颤抖的手,他在雪夜里为晚归学生留门的身影,他在暴雨中背着孩子过河时咬紧牙关的表情。
    影片最后定格在那句字幕:
    **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拯救世界的英雄。
    它需要更多愿意守住一扇门、点亮一盏灯的人。**
    全场寂静,随即掌声如雷。
    记者蜂拥而至:“沈先生,现在您已经是公众人物了,未来有什么新计划?会不会成立公益组织?进军影视行业?”
    沈舟摇摇头:“我还是那个守校门的人。如果非要说什么计划……我想在镇上建个‘归途之家’,让那些刚出狱、没地方去的人,能有个落脚的地方,吃顿热饭,睡个安稳觉。”
    台下一片哗然。
    林然走上台,握住他的手:“你知道吗?这才是电影真正的意义。”
    几个月后,“归途之家”正式挂牌。一栋老供销社改建而成,十间宿舍,一间阅览室,一间技能培训教室。第一批入住的是四位刑释青年,年龄最小的十九岁,最大的三十八岁。
    沈舟每周来两次,带些米面粮油,陪他们吃饭聊天。他还请来陈锋教木工,李校长帮忙联系企业招工,甚至连那位曾质疑他的退休警察,也定期来开法治讲座。
    有一天夜里,他巡视完毕准备离开,却被一个年轻人拦住。
    “沈哥,我能问你个问题吗?”那人搓着手,声音很轻,“你说……我真的还能被这个世界接受吗?”
    沈舟看着他眼中的不安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。
    他没说话,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旧钥匙,放在对方掌心。
    “这是‘归途之家’的备用钥匙。”他说,“只要你愿意回来,门永远开着。”
    那人怔住了,眼眶慢慢红了。
    沈舟拍拍他的肩,转身走入夜色。寒风吹起他的衣角,远处山峦隐没在雾中,唯有小镇灯火点点,如同散落人间的星子。
    他抬头望天,雪花开始飘落。
    这一刻,他不再思考自己是不是英雄,也不再纠结过去是否值得。他只知道,有些人注定不会站在聚光灯下,但他们存在的意义,就是让那些即将坠入深渊的人,看到一丝光亮。
    第二年春天,“守护者联盟”成员突破五百人,覆盖三十七个县市。教育部正式将“心灵巡护员”纳入社区教育支持体系,列为乡村振兴重点推广项目。而“归途之家”模式也被多地复制,形成全国性帮扶网络。
    沈舟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,但他始终坚持拒绝商业合作,不接广告,不录综艺,甚至连一次公开演讲都没做过。
    唯有每年清明,他会独自一人去母亲坟前坐一会儿,带上一碗她生前最爱吃的葱油拌面,轻轻放在碑前。
    “妈,我又帮你开了盏灯。”他低声说,“虽然我不确定你能不能看见,但总得试试。”
    小宇升入初中后,作文拿了全市一等奖,题目是《我认识的普通人》。文中写道:
    >“沈叔叔不是超人,也不会飞。他不会变魔术,也没有神奇能力。
    >但他会在下雨天把伞让给别人,自己淋着走;
    >他会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,包括那些不爱说话的;
    >他能让一个觉得自己没用的人,重新相信自己还能发光。
    >我长大后不想当明星,也不想赚大钱。
    >我就想成为像沈叔叔那样的普通人。”
    文章发表后,有网友评论:“原来最动人的传奇,从来不在远方,而在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坚持的人身上。”
    多年后,当《归途》被列入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,当“心灵巡护员”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,人们仍会提起那个曾背负污名的男人。
    他没有惊世才华,也没有显赫背景,只是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,选择不去冷漠,选择多走一步,选择相信??哪怕世界曾狠狠甩开他,他依然愿意伸手拉住下一个快要跌倒的人。
    而正是这样的选择,让无数迷途的灵魂,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
猜你喜欢: 我,落难王子,打钱 心声被偷听,满朝文武齐吃瓜 半岛之我真是顶流 天崩开局:伪装神女我赢麻了 反派:我真 没想让师尊怀孕啊! 山里的道观成精啦 我在欧洲当文豪 欧皇海上求生?反派他妹只想苟命 开局师娘要双修,我觉醒纯阳圣体 人族镇守使 我的谍战日记 逃荒有空间,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恰春归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小宫女她只想当咸鱼 天幕:刷短视频,嬴政得了MVP 四合如意 向上登攀 重生58:有系统谁还娶俏寡妇